山东频道 > > 正文

山东两会热点 | 打造“齐鲁粮仓” 端牢“中国饭碗”

2023年01月16日 12:23:18 来源: 大众日报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打造沿黄‘齐鲁粮仓’”等部署,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回看过去,山东2022年粮食总产1108.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向盐碱地要粮大有可为。”东营市垦利区区长解洪涛代表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垦利区耕地面积81.09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就达64.5万亩,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实现耕地资源扩容、增效,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如何攻克这一难题?解洪涛介绍,垦利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大力推广“物理+生物+农艺”集成改良技术,昔日的盐碱滩涂逐渐变成丰产良田。2022年,垦利区首次大面积推广的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物喜获丰收,垦利区也成为山东6个参与创建国家级沿黄大豆优势产业集群的县区之一。“仅‘改土’还不够,还需从根源上寻突破,进行‘改种’。”他说,要深入推进科、企、政联动融合创新,开展水稻、牧草等耐盐碱品种本土化选育,同时加快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转化,努力在盐碱地上打造后备新粮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报告部署“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让山东东润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福委员信心倍增。他介绍,企业非常注重研发,育成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新品种“济农101”、玉米新品种“习玉1号”在2022年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粮油作物高产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践中,他也感受到,育种是一项耗时长、投入大、出成果慢的工作,像东润一样的不少育种企业都有资金压力。“建议加大育种能力强、市场运营好的企业在育种装备提升、现代化种子加工设备购置等方面扶持,提高对企业审定新品种的补助奖励,从而减轻企业科研投入资金压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郭善利委员同样关注种业创新。“培育更多好种子,协同创新是重要途径和手段。”他建议,鼓励政府、企业、金融部门、科研单位等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围绕主要农作物和特色杂粮作物,分领域培植扶持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支持其与科研单位组建实质性的联合体、种子育繁制推攻关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享资源,聚力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打造沿黄‘齐鲁粮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发挥作用,多种粮、种好粮。”来参加省两会前,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代表还去地里看了看小麦的生长情况。她介绍,合作社现有1300余亩地,2022年小麦平均亩产1200斤、玉米平均亩产1300斤,再次实现丰收。

  粮食增产关键靠什么?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薛丽娜给出的答案是科技。“报告提出,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我们要多和科研院所合作,向专家取经,种植高产稳产品种,采用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继续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她说,在搞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还要用合作社的精量播种机、无人飞行植保机等先进机械设备,为更多农民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毛鑫鑫)(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8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