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标准”让发展更高效生活更美好
6月9日,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举行,成为山东推进标准化工作中的新起点。山东自2022年获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以来,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先后启动了9个标准化城市试点、6个县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目前,全省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676个,建立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84个,开展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580个,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标准化提升企业效率
走进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首个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青岛即墨仓,空无一人的仓库让人以为工人们都放假了。其实在视觉识别、智能控制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该园区具备无人仓24小时黑灯作业能力,相比传统仓储能提升5倍以上的出入库效率,储存效率也提升3倍以上。
而这一切得益于日日顺供应链对无人仓中的管理组织、设施布局等进行标准化约束,主导制定了《无人仓通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目前,日日顺供应链主导的《智慧物流服务指南》成为智慧物流行业首个国家标准,主导的《智能工厂物流作业流程规范》现已确立为国际标准,真正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建设的参考样本。
标准化深入各行各业
目前,青岛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已深入各行各业。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将27个农村社区、10个城市社区居民融入“15分钟政务服务圈”,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青岛万林健康产业集团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医疗嵌入养老中,探索了医养结合的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照料护理服务的新型路子。
青岛航美国际海运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围绕国际海运物流服务研制了36项企业标准,大大完善丰富了海运物流领域标准规范。青岛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过程中广泛参考国内外交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经验,建立了涵盖336项标准的标准体系。
全省标准化多点开花
青岛的工作只是全省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如今,山东省的标准化工作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乡村振兴方面:山东以种质资源、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标准600余项;在土地产权流转、生产托管、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建设40个标准化试点;实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重点国家标准攻坚行动,提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70余项;加快建设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率先提出制定各类蔬菜标准200余项。
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聚焦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和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启动国际、国家标准化项目320余项;牵头制定了“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率先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方面实现突破;制修订能耗限额、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等159余项地方标准;建立了包括223项地方标准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标准体系。
在海洋强省建设方面,率先制定ISO 23040:2021海洋调查等关键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海洋领域国家标准220项,行业标准381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271项,建设烟台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区等海洋领域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6个,承建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工作。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教育、体育、文化、社保、医疗、交通、养老等16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聚焦资源配置、流程再造、质量提升、明晰权责、创新治理等关键环节,制定地方标准299余项。
在标准国际化方面,立足将创新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完成了ISO“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秘书处”、IEC“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机器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的承建工作。承担建设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唯一在国家设立的常设论坛会议和培训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千余场次。加大企业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以海尔、海信、九阳、浪潮、潍柴等为代表的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以昊月等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主导国际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单项冠军态势加快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