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画家王河:水墨胜处色无功

2021年10月08日 11:26:24 来源: 新华网

画家王河

  画家王河是一个居住在画里的人。他以自己的天赋、灵性、才情和坚韧,为世人营造出元气充沛、苍厉老辣、生机迭出的水墨世界,让我们的灵魂多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他把生命融入艺术,以书画为途径,进行心性修炼,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境界,描绘出人类的精神实相,实现了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完美统一。

  深秋时节,在一个绿意盎然、墨香飘溢的画室里,王河从阳光中走来。他的目光视乎沾染了秋阳的温度,澄明温和,执着坚定。他的身上有一种文雅、静谧、自信、包容的气息,想来是常年在画室潜心创作的秉质所然。这种气质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就是一个桃花源般的境界。

【一】

  作为一个知名画家,王河把自己的艺术天赋锲入泉城的地域文化、水墨根脉的正途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使自己的个性幻化为艺术的共性,创作有了浑厚的底蕴和气场。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

  这句看来平常的话语,似乎是许多画家在表述自己人生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开场白——实则有一种宿命般的笃定意味。

  王河出生在济南,这个城市的湖光山色,潜移默化地内化到他的骨子和血液里,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清泉淙淙流淌,荷花迎风绽放,恰如少年一腔激情。诸多文人墨客的传说,更加令人憧憬。王河从小喜欢画画,加之家庭的熏陶、少年宫老师的指点,他竟然能够独立完成连环画的创作,被誉为“画界神童”。社会的肯定,愈加增强了他的艺术价值感。二十多岁那年,他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当时,即使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举办个人画展也绝非易事,他作为年轻人,办了场水平不低的画展,一时成为佳话。朋友王建群写了一首诗,这样描述彼时的王河:“佩弦斋主一书生,俊逸闲适在泉城。幼怀奇志喜涂鸦,崭露头角少年宫。我昔大明湖畔住,与君桑梓岁月同。春风杨柳绿似海,夏雨蒲苇密成丛。月华似水照书斋,磨砺苦修一灯明……”作为齐鲁之子,孔孟之乡的传统规约在王河作品中有着舒缓的表达,从心所欲不逾矩,而落墨皆是真我。

  度过自由散漫生长的艺术萌芽期,王河开始接受系统而正规的美术教育,接触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正脉,并追根溯源,一路探寻下去,终于抵达自由王国。考入青岛美术学校之后,他把每月仅有的几块钱生活费,大部分用于购买笔墨纸砚和书籍。他一方面拓展自己的画路,人物、山水、花鸟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向历史的纵深迈进,

  从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家身上吸取营养,冶炉自铸,艺术理念逐渐成熟。从梁楷肇始,中国人物画从写实转向写意。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在笔墨简练淡适中给人一种飘逸感和飞动感,产生了以静显动的强烈艺术效果,给王河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从梁楷开始,王河又去学习李唐、赵孟頫、陈洪绶、任伯年;继而进入到山水画领域的荆浩、董源、巨然、唐寅、张大千;花鸟画领域的徐渭,八大山水、吴昌硕、潘天寿……即使走出校门,王河在临摹大师的同时,还不断去拜访国内艺术界老前辈,得到谢稚柳、黄胃、程十发、沈柔坚、刘勃舒、武中奇、刘旦宅、汪观清、王进家、韩天衡诸先生的教诲,所以有着极为开阔的艺术视野。他用大家的艺术经验和人生体悟,磨砺自己的艺术语言,自然超然脱俗,自成一家。

  王河还善于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寻找灵感,发现题材。他的代表作水浒传人物、十八罗汉、钟馗等等,对优秀文学经典,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时代化的演绎。为了画好水浒一百单八将,他利用两年时间,把小说阅读了很多遍,还像导演一般,把每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在心中演了一遍,所以下笔之后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不但画出了形,更熔炼出魂,让观者仿佛回到英杰辈出的水浒时代。他笔下的钟馗,双目精光汇聚,神色锐厉,虬髯密密扎扎似用铁丝扫出,脸上的明暗起伏却处理得相当细致从容,身上多用墨色大面积施染而成。他斩妖除魔,铁骨铮铮,要把人间一切邪恶涤荡一空。王河还喜欢用大红的朱砂做颜料,画钟馗的衣袍,暗喻祛除邪恶之意,深得民间文化精髓。在这些传奇人物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忠”和“义”的底色。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编辑:夏莉娟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36174